芜湖学校大全芜湖高中大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地址:芜湖市银湖南路135号241001
  • 电话:0553-3832205
  • 邮编:241100
  • 网站:
  • 附近站点:师大附中下
  • 公交路线:101路,103路,108路,110路,17路,23路,24路,26路
点击查看“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学校坐落在芜湖市风光优美的凤凰山下,占地面积6.34公顷,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学校建有六大中心:学科课中心、综合实践中心、科学实验中心、图书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学生生活中心。其中科学实验中心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网管中心、动物标本室等使用的设备均属国内一流。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工189人,其中专任教师(包括双肩挑人员)164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8%。高级教师64人,特级教师7人,参加国家级培训的骨干教师3人,省教坛新星5人,已毕业或在读的研究生12人。有多名教师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

历史沿革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安徽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的省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学校创办于1903年,历经育英学堂、萃文书院、萃文中学、芜湖第四中学、安徽师院附中、皖南大学附中、安徽师大附中等办学时期,迄今已有百年历史。

教育方针

安徽师大附中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办学的根本理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基础扎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全面发展并具有个性特长的合格毕业生。学校的发展思路是“先做强,再做大”,总体办学目标是将安徽师大附中办成具有“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近几年来,学校在实施内部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首先从改革学校内部分配制度入手,实行按劳取酬,拉大分配差距,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学校在省重点中学中率先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语课,极大地提高了外语口语教学的水平。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文艺节、运动会,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学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省青少年体育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第四届、第五届“省文明单位”等。学校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教科研重点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有多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的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2002年全国高考,安徽省文、理科状元同出附中,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正式教职工189人,其中专任教师(包括双肩挑人员)164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8%。高级教师64人,特级教师7人,参加国家级培训的骨干教师3人,省教坛新星5人,已毕业或在读的研究生12人。有多名教师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

教育特色安徽师大附中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办学的根本理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基础扎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全面发展并具有个性特长的合格毕业生。学校的发展思路是“先做强,再做大”,总体办学目标是将安徽师大附中办成具有“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近几年来,学校在实施内部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首先从改革学校内部分配制度入手,实行按劳取酬,拉大分配差距,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学校在省重点中学中率先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语课,极大地提高了外语口语教学的水平。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文艺节、运动会,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办学宗旨

安徽师大附中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办学的根本理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基础扎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全面发展并具有个性特长的合格毕业生。学校的发展思路是“先做强,再做大”,总体办学目标是将安徽师大附中办成具有“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近几年来,学校在实施内部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首先从改革学校内部分配制度入手,实行按劳取酬,拉大分配差距,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学校在省重点中学中率先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语课,极大地提高了外语口语教学的水平。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文艺节、运动会,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育特色

安徽师大附中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办学的根本理念,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基础扎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全面发展并具有个性特长的合格毕业生。学校的发展思路是“先做强,再做大”,总体办学目标是将安徽师大附中办成具有“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的国家级示范高中。近几年来,学校在实施内部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首先从改革学校内部分配制度入手,实行按劳取酬,拉大分配差距,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学校在省重点中学中率先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语课,极大地提高了外语口语教学的水平。学校每年举办科技节、文艺节、运动会,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获得荣誉

集体荣誉

1、第四届、第五届省文明单位

2、1999年国家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实验先进单位

3、1997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国家体育总局)

2001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国家体育总局)

4、1999年省教育厅授予学校“安徽省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5、2000年省教育厅、省体育局授予该校“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学田径运动会道德风尚奖”

2001年省教育厅、省体育局授予我校“安徽省首届示范高中田径运动会道德风尚”奖

6、2000年省体育局授予我校“1999—2000年度安徽省青少年体育先进集体”

7、2001年该校被国家教育部、国家环保局、国家科协授予“全国环境与生物实验活动优秀组织奖”

8、1999年语文组、体艺组被市教育局授予“先进教研组”

9、1999年市教育局授予该校“教育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10、1999年市体育先进集体

11、2000年新芜区授予“99年度计生工作先进集体”

12、2001年市爱卫会授予该校“芜湖市卫生标兵单位”

13、2002年省教育厅授予该校“1991—2001全省普通高中会考先进集体”

14、2002年省教育厅授予我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15、2002年市教育局授予我校“芜湖市2000—2001、2001—2002学年度办学评估优秀等级学校”

16、2003年中共新芜区委授予我校“党建共抓、文明共创、先进党组织”

17、2003年新芜区委、区政府授予我校“2002年度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18、2001年获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芜湖市示范中学”

19、2002年获“芜湖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20、2003年附中党总支被安师大党委评为“优秀党总支”

个人部分(省级以上)

1、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宛炳生(2003年)

2、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工作者

郑继强(1998年) 谷开宝(1992年)

汤翠菊(1987年)

3、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刘汉(1981年)

4、全国优秀教师吴玉英(1986年)

安徽省优秀班主任吴玉英(1983年)

5、特级教师

成善祥(1979年) 徐太春(2000年)

张君修(1993年) 宛炳生(2002年)

葛玉岗(1993年) 马 林(2002年)马学东(2003)

6、省“教坛新星”

马 林(1997年) 唐 俊(2002年)

章志学(2002年) 陈晓凤(2002年)

吴中才(2008) 毛宣海(2008)

7、其它省级称号

安徽省优秀教师周邦沛(1998年)

安徽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张君修(1990年)

安徽省优秀总务工作者张君修(1999年)

安徽省优秀体育教师吴存智(1988年)

安徽省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张清夏(1987年)

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优秀工作者汤翠菊(1987年)

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优秀工作者汪智兴(1994年)

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优秀工作者谷开宝(1991年)

安徽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吴树烈(2001年)

安徽省全民健身先进个人武元(2000年)

安徽省高校先进党务工作者张君修(1999年)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唐俊(1998年) 张祥云(2003年)

安徽省实验工作先进个人梁晖、杨白眉(1993年) 凌光明(1995年)

学生荣誉(2007年)

2007年附中杨弋代表中国队勇夺第19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2007年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附中高二学生赵笑然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赵笑然同学已被北京大学提前确定为该校保送生。

组织机构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匿名
    2015-06-27 08:06:51发表

    哈哈,03届的来报道了,楼下的貌似跟我同一个时期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