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学校大全芜湖大学大全皖南医学院

皖南医学院

  •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高教园区纬六路10号
  • 电话:0553-3932637
  • 邮编:241100
  • 网站:www.wnmc.edu.cn/
  • 附近站点:皖南医学院北校区下
  • 公交路线:101路,103路,108路,110路,17路,23路,24路,26路
点击查看“皖南医学院”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皖南医学院皖南医学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确定的具有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予权院校之一,于1988年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工作的合格评价。皖南医学院已发展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大学。皖南医学院是安徽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 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有新、老两个校区,学校占地700余亩,各类建筑35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濒临长江,绿水环绕,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徽派建筑风格与现代气息相得益彰,也是办学的主校区。

主办刊物

学校重视教学科学研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现拥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主办《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药理与治疗学》两种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

历史沿革

皖南医学院1950年秋,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在芜湖市儒林街打铜巷建立皖南医事学校,次年改名皖南卫生技术学校。

1952年,改为安徽省芜湖卫生学校,校址迁至渡春路。

1958年10月,又迁铁山,改名为芜湖医学专科学校(简称芜湖医专),设医疗专业一科。

1963年,安庆医专、淮南医专先后并入芜湖医专,同年,国务院将芜湖医专列为全国16所医专之一。

1970年,安徽省4所医学院校合并时,芜湖医专并入安徽医学院。

199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1999年,通过省教育厅的本科教学评议。

2002年,通过省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

200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等级。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皖南医学院科研处是在校长或主管校长领导下的科研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学术交流工作的主管部门,其职责范围如下:

一、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总方针,按照上级部门有关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研究计划,负责制定全校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研究计划。

二、负责各级各类研究课题的组织、评审和申报,组织和实施对学校发展有重大意义的跨学科、跨部门和重大研究课题,扶持青年教师科学研究。

三、监督科研计划、合同的实施,定期组织进行课题进度和执行情况检查,帮助课题负责人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四、负责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编制科研经费年度预算。

五、负责各类科研成果的审查、鉴定、登记、管理、奖励等工作。

六、负责制定各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监督执行。做好科技统计和科技保密工作。

七、负责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学位点建设、学位申请、受理及遴选硕士生导师等工作。

皖南医学院八、组织和管理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学校参加的国内各种学会、协会、科技交流网络以及与外单位建立科技交流、协作关系的组织、联络和管理工作。协调和促进与国外开展学术交流与协作事宜。

九、负责处理校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十、负责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实验室)评审、论证申报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负责其建设工作。

十一、负责学校科学研究室(所)的建设、校级实验中心的管理和建设。

十二、负责组织校学报的组稿、编审、印刷、发行等事项。

十三、协助进行省级和校级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选拔评审、推荐及管理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负责其培养与提高工作。

十四、协助各职能部门进行与科研和学科建设相关的其他工作,如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科研相关材料的提供、基本统计的科研相关数据等。

十五、做好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研究资源

皖南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图书馆建于1972年,前身是芜湖医学专科学校图书室,图书馆大楼启用于2007年,馆舍总面积27010平方米,阅览座位1646个。

图书馆有工作人员2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4人。部门设有办公室、采编组、流通组、期刊组。 皖南医学院正式出版发行《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图书馆实用面积达3250平方米,藏书30万册,中外、文期刊3万余册。

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新办专业的增加,图书馆不断充实完善馆藏文献的数量和结构。馆藏文献达102.5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9.67万册,电子图书62.87万册,中文报纸70种。同时,拥有多个文摘型或全文型数据库,并建立了镜像站点,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卫生为主,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补的馆藏文献体系。

1999年,图书馆建成了图书集成管理系统局域网,先后采用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图书馆的行政、业务工作,读者借阅及信息查询均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皖南医学院

2003年图书馆建有48个座位的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建成了界面友好、内容丰富的图书馆主页。随着局域网网络的升级,网络设备的增加,网络24小时的开放,读者不仅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还能方便地查找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 图书馆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除了提供馆内阅览、图书外借、信息咨询、科技查新、计算机光盘和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传递、文献复印外,同时承担对全校师生的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和对新生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

科研成果

系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逐年提高,科研促进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临床护理教研室教师能够把科研方向和教学方向有机结合起来。将从事本学科领域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落实到所担任课程的教学中,以科研推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年时间来共通过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6项,发表省级及以上论文50余篇。该系还通过组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如公开教学、讲课比赛、课件比赛、集体备课、教师试讲、教学督导听课、教师听课、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等多形式、多渠道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成果展示

皖南医学院1、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2、医学心理学课程基本建设的研究

3、《医学免疫学》教学课件和教材

4、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实践

5、核医学辐射防护多媒体制作与应用

6、医科大学生学习素质培养与人才全面发展

7、创建口腔器械学课程,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医学设备能力

8、医学生法律教学新模式

9、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皖南医学院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人才培养层次逐步提升。至2011年8月底,全日制在校生23083人,其中本科13557人;专科2294人;硕士研究生560人;成人教育6672人。

毕业生就业率均处在省属高校前列。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2.1万名医疗卫生人才。1984年至1997年与原地质矿产部联合办学14年,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

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网上合作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特色专科5个。公开出版《皖南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种学术期刊。图书馆藏书37万册、电子图书35万册,中外文期刊1124种。学校与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学术合作交流,形成了对外交流的新格局。

基础设施

皖南医学院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服务设施完备。占地936亩,各类建筑面积33.19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等教学设施及多功能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设施。建有完备的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

医学院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共设有56个教研室、20个实验室和10个研究室(所)。还设有人体解剖学实验中心、形态学实验中心、机能学实验中心、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电化教学中心和计算机网络中心等。学院在定量药理、细胞电生理、生殖医学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国家级奖励,其中有些项目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系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办学条件。系护理实验室由学院统筹规划建设,开办本专业以来共投资127万元,实验室设施基本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为本科人才培养发挥较好的作用。稳定的实习基地,并逐步地巩固和完善,绝大部分为三级甲等医院,保证了良好的教学质量。依托附属医院完成后期教学,在附属医院建立临床护理教研室。护理部主任兼任教研室主任,从师资、设施建设到学生见习、实习都得到有力的保证。

师资力量

皖南医学院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医护员工2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500人,其中有正高职称120人,副高职称317人。先后有25人荣获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9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人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6人为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4人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院有教职医护员工190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98人,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64人。先后有15人荣获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光荣称号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2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4人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6人为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2人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医学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联系,并选派了几十名专家学者出国访问、考察和研修,扩大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院系设置

基础医学部

皖南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基础部成立于1986年,共拥有16个教研室(解剖、组胚、生理、生化、病理、病生、微生物、寄生虫、药理、生物、预防、体育、外语、物理、化学、计算机)、2个学生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学实验中心、形态学实验中心)、3个研究机构(定量药理研究所、蛇毒蛇伤研究所、医学遗传研究室)、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6个省精品课程(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人体寄生虫学)、1个国家三级实验室(药理)、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能实验中心)。有教职医护员工2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500人。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先后有7名教师分别荣膺全国、全省优秀教师,全省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4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5人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1人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学院最大的教学单位,承担着全院各专业层次(包括硕士、本科生和成人教育本专科生)的基础医学和公共学科教学任务,年教学学时达7万学时以上。 20多年来,基础部在学院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严谨治学、注意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材和教学研究,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紧紧围绕培养高层次的医药卫生事业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继续依靠广大教职工艰苦创业,勇于改革,锐意进取,为皖医的建设和发展再创辉煌。

皖南医学院人文管理系

人文与管理系于2007年12月是在原管理系和心理系合并的基础上组建的一个学系,拥有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和应用心理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包括卫生事业管理和医疗保险两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生理学、应用心理学、神经生物学三个硕士点;设有管理学、法学、保险学和心理学四个教研室,心理与行为和生理科学两个院级研究所及细胞电生理研究室等研究机构,管理学实验中心、心理学实验室和细胞电生理实验室以及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测验室和心理治疗室等教学科研组织。在校本科生有1136人;专兼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6人。

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系所属学科和专业与医学、药学紧密结合,具有交叉性、融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特征。建系以来,经过院、系领导和全系师生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教学风貌和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科专业发展前景,建立了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了全系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专业学科基础建设已见成效。在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依靠扎实的管理、法学、心理学科基础,依托学院50年的办学经验,人文与管理系正在朝着具有鲜明特色的方向前进,人文与管理系所培养的具有医学知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正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青睐。

医学一系

皖南医学院医学一系的前身是原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系是学校独立建校后较长时期内唯一的系,历经50年的办学历史。2007年11月份,根据学校系部调整的整体规划,在原有临床医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医学一系,设临床医学专业。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及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医学一系已成为专业设置合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综合办学实力较强、教学水平较高、与社会需求基本适应、毕业生颇受社会欢迎的大系。该系在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每年招收本科生700-800人,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3500人,招生对象主要为安徽省省内学生,并有少量外省生源。自学校建立以来,医学一系已向社会输送了1万多名临床医学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为皖南及周边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皖南医学院医学一系承担着学院一半以上学生的培养任务,及全院各系临床医学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主要依托于附属弋矶山医院,弋矶山医院是一所具有一百二十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有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1个,重点扶持学科4个以及院重点学科5个。其中临床药学、超声医学、普外科、性医学科和核医学科在省内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有十三个临床教研室,有诊断学实验室、手术学实验室2个实验室,省重点课程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点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肿瘤学等5个学科。 医学二系于2007年11月正式成立,由医学技术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整合建立,医学技术系前身是麻醉系。有四个专业:麻醉医学(本科)、医学影像学(本科)、生物医学工程学(本科)、医疗美容技术(专科)。下设临床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三个教研室和一个实验中心。有在编专业教师31人,外聘教授5人,客座教授3人,均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承担着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该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很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学生808人。

护理系

皖南医学院

护理系正式成立于2002年,当年招生,文理兼收,学制四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招收本科生91人;2003年招生共224人(本科97人、专科127 人);2004年招生241人(本科96人、专科145人);2005年招生263人(本科158人、专科105人);2006年招收本科生403人。有在校生共计1002人。追溯学院护理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在80年前,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开创了怀让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成为中国最早的护理教育启蒙学校之一。怀让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办学正规,管理严格,严进严出,护理操作规范,提倡关爱病人。学校每年招生一个班,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全采用美国式教育,解放后交给政府,文革停办。1974年恢复招生取名弋矶山医院护士班,1979年正式命名为皖南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每届招收学生100人,学制三年,中专层次,为中国培养了1681名护理人才。2002年护校停办,皖南医学院护理系在护校的基础上正式创办。

护理系设有2个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和临床护理教研室)、1个护理实验中心(含护理技能训练室、专科护理示教室)。

皖南医学院

——基础护理学教研室,承担《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伦理学和护理研究课程;

——临床护理学教研室,承担《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12门临床课程;

——拥有护理设备较为齐全和先进的实验中心,承担两个教研室的实验教学。

医学二系

皖南医学院二系于2007年7月正式成立,由医学技术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系整合建立,医学技术系前身是麻醉系。

有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与核医学2个硕士点。下设临床麻醉学与危重病学、医学影像学、超声诊断学、核医学、麻醉与影像设备学5个教研室和麻醉学、医学影像学2个实验中心。

皖南医学院有专兼职专业教师和实验教辅共7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0人,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24人,博士3人,硕士30人。

医学院二系质量工程建设获得突破,其中获1项省级创新实验区(麻醉学复合型人才创新实验区)、1项省级特色专业(麻醉学专业)、1项省级教研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坛新秀、3项校级精品课程、6项校级教研课题。

医学三系

原法医系与口腔医学系、预防医学系合并为医学三系,2010年法医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后,预防医学被独立成为预防医学系。

法医专业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数十年保持在99.9%以上的高水平,遍布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公检法部门,拥有4名主任法医师(2名教授),7名副主任法医师(5名副教授),承编包括卫生部统编全国教材在内的多种版本法医学教科书。

拥有的皖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是经安徽省司法厅批准注册的全省唯一一所省级司法鉴定中心。独立面向社会受理各类司法鉴定业务。

学科建设

皖南医学院学校是以医学为主体,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医学院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麻醉学院、医学影像与检验学院、法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基础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13个下辖学院,有临床医学、护理学、法医学等19个本科专业,2013年新增保险学专业(本科),当年招生,护理学、临床医学等9个专科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基本涵盖了基础医学 和临床医学各科室。设有10个实验中心。

该院设有临床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制药工程、药学、药物制剂 应用心理学、护理学、法学、公共卫生事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1个本科专业和若干培养方向;还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美容医学、计划生育医学、护理学等5个专科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药理学、生理学、法医学、病原生物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神经病学、妇产科学、外科学等3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三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包括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麻醉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理学及应用心理学等30个二级学科。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王先俊

党委副书记、院长:章尧

副院长:李朝品

纪委书记:李刚

副院长:廖圣宝

副院长:吴金月

督导员:张光平

组织架构

皖南医学院纪委

1、监督检查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及处以上行政干部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学校的决议决定和规章制度的情况。

2、协助党委抓好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督促检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

3、受理基层党组织、党员和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信访和举报。

4、调查处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的行为或提出处理建议。

5、受理党员、党员领导干部及行政干部不服党纪政纪处分的申诉。

6、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宣传、调研等工作。

7、承办学校党委、校行政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有关工作。

组织部

1、部门例会出席人员为部门所有工作人员。

2、部门例会每周召开一次,时间为每周一下午,地点在组织部办公室,并安排人员做好记录。若有特殊情况时间需变动,则由部长另行通知例会时间。

3、部门例会由部长主持,会议内容为听取各位工作人员汇报上周的工作,对部门内部工作进行总结,布置下周及以后工作任务。

4、与会人员必须按时到场,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必须做好考勤记录。如有特殊情况,应以书面形式向部长请假。

5、部门秘书负责例会考勤工作,并作会议记录,会议记录由秘书管理。

工会

皖南医学院先后召开了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和五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会委员会由13人组成。下设院女教职工委员会和院经费审查委员会及11个分工会。

学院工会在院党委的领导和上级工会的大力支持下,以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为宗旨,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落实好教代会职权,积极参与学院民主管理。推进学院民主政治建设,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动员教职工积极投身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事业。组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教职工,为学院的建设、发展、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工会先后被省教育工会和省女教职工委员会评为“工会先进集体”、“女教职工先进集体”、“工会财务先进集体”。

教务处

一、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二、实验中心(室)主任主要职责如下:

1、领导并组织完成学校规定的实验室基本任务及相关任务。

2、负责编制实验室建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3、组织安排本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工作,搞好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对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4、按时、按要求组织完成实验室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合理计划、使用、管理实验室经费。

5、负责实验室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副主任协助主任具体实施实验室的管理等项工作。

人员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主要职责如下:

1、热爱实验室工作,刻苦钻研业务,遵守和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2、熟练掌握有关的实验原理与实验技术,具备与所承担的业务工作相适应的能力和实验水平;

3、熟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技术,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功能开发、技术改进工作;

4、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的研究;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和参与科研任务;

5、做好实验室管理、卫生和安全工作;服从实验中心(室)主任的领导,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团结协作。

附属医院

学院下设夜大及成人教育学院各1所。学校有实践教学基地112所,其中附属医院(含非直属)8所。

直属附院——安徽弋矶山医院,是创建于1888年的教会医院,培养了一批医学专家,是安徽省第一家西医院、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为皖南及皖江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中心,教学编制床位1500张,实际开放床位2129张。

直接附属二院(宣城地区人民医院,三级综合性医院,现地处安徽芜湖市,始建于1949年,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医院。现已归皖南医学院直接管理。

学校地址

地址

中国安徽省芜湖市高教园区文昌西路22号

公交路线

老校区

8路 杨家门--地大·橡树园 06:00-20:00

17路 南瑞湖东-鸠江开发区 06:00-19:00

23路 新市口-信义特种玻璃东门 06:00-19:30

24路 高新区公交枢纽-春江花园 06:00-20:00

26路 澛港新镇-鸠兹家苑 05:40-19:00

27路 弋矶山-弋江新生活 06:00-19:30

43路 鸠兹广场-出口加工区 06:00-19:00

101路 年陡乡-陶沟 06:08-19:00

103路 金湾-马塘新镇 19:30-23:00

108路 火车站-镜湖世纪城 20:00-23:00

新校区

8路 杨家门--地大·橡树园 06:00-20:00

32路 皖南医学院南校区-港一路公交首末站 06:00-19:00

37路 高新区公交枢纽-鸠兹家苑 06:00-21:30

113路 火车站-峨山东路北 20:10-23:00

114路 新百大厦-三山街道 18:40-22:00

相关新闻

召开第8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召开第8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暨二级党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布置会

2013年10月22日下午,党委中心组在党委会议室召开第8次学习会,学习上级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对全校二级党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布置。在校党委委员王先俊、李朝品、李刚、刘人人、廖圣宝、方国庆参加会议。党委部门、二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活动办全体成员和教育实践活动校督查组人员列席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王先俊主持。

党委书记王先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精神。党委副书记李刚传达了刘云山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和张宝顺同志在省委常委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